刘季漫道:“好!那我便给你个痛快的!”说罢钢刀一挥,向着王通古脖颈斩下。王通古听得金刃劈风之声,心下恐惧,下意识地转过了头。
蓦地里,只听得“啊啊”数声大叫,跟着便是“呛啷”“呛啷”、“叮叮当当”几声铮鸣。随后,又是“啊啊”几声惨叫。
只见王通古早已从圈子中跃出,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旁,那支掷出的判官笔也重新握在手中。刘家叔侄五人则或捂双目,或抚胸口,或按小腹,每人手中的兵器也都纷纷坠地。
只听王通古哈哈大笑,甚是得意,一面笑一面说道:“黄须龙,怎么样?我这‘泫然泪下散’的滋味还好受么?”
原来当王通古伸手入怀之时,五人只道他当真是要去解包裹,却不料他从怀中掏出一把“泫然泪下散”来。这“泫然泪下散”乃是江湖上流传的一种极其阴损的药散,一旦药粉撒入眼中,只能以盐水清洗,若是用清水冲之,反而药性更烈,以致双目失明。而人的泪水中含有盐分,若是有人眼中沾染了药粉之时,附近又寻不到盐水,便只有不住从眼中挤出泪水,以便化解此药,因此得名“泫然泪下”。只因以药散伤人眼目,太过卑鄙,是以这“泫然泪下散”向来为正派人士所不齿。而旁门左道之士却对此药大感兴趣,当其与人对敌、身处下风,抑或命悬人手之时,常常便以此术而反败为胜。
王通古本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,因此行走江湖之时,每每都携带此药在身。当刘鏖以长枪抵住他心窝之时,他便有意要凭药散退敌。只是那刘鏖精明得很,只要王通古手臂一动,刘鏖的长枪势必就要在他身上戳个透明窟窿。于是王通古便先将药粉攥在掌心,当他手拍头顶之时,那药散就附在了斗笠之上,再被雨水冲刷之下,药粉尽数溶解。眼见刘季漫一刀挥下,他看准方位,脖颈用力,头猛地一转。此时刘鏖站在他身前,刘伯滔在他左首,刘季漫在他右首,另外二人则在他身后。这一甩之下,溶着药粉的雨水沿着斗笠边缘飞出,恰好溅入身前和身左右三人的眼中。
刘鏖虽然一世精明,却无论如何也料不到,王通古竟然能在生死之际想出这等路数还击。眼见几点晶莹的雨水迎面飞来,忙下意识地闭上双眼,却还是有两点雨水溅入眼中。那药粉溶在清水之中,药性更烈。刘鏖只觉双目一阵剧痛,便不由自主地收回左手,捂住了眼睛。但凡人的眼目受伤,心头必定方寸大乱,刘鏖自也不例外。此刻他只顾揉眼,却忘了顺手一枪将王通古刺死在地。刘季漫钢刀刚刚劈落一半,猛然觉得眼中疼痛,也扔了钢刀,以手揉目。
王通古情急之下兵行险着,竟然大有奇效,来不及多想,左手迅捷无伦地伸出,先将刘鏖的枪杆向身右一拨,撞开刘季漫手中坠下的钢刀。随即俯身向前猛蹿,自刘鏖的腋下钻了过去,以防身后刘仲泽与刘叔泳突袭。
这时他刚刚脱险,眼看五人中有三人视力受阻,其中还包括武功最高的刘鏖在内,正是杀退众人最好的机会。于是一个箭步蹿到铁笔落地之处,拾起兵器,随后又闪身到五人之间。
这两蹿只是转瞬之间的事,刘仲泽与刘叔泳还没弄明白为何三人忽然捂眼惨叫,刘仲泽胸口已被王通古一脚重重踢着,随即手腕又被王通古的铁笔戳入肉中,登时鲜血迸流,手中长枪呛啷坠地。刘叔泳见状不妙,忙挥刀向王通古右肩斩落。王通古一矮身,一个肘锤撞向刘叔泳小腹。刘叔泳猝不及防,闷哼一声,小腹上一痛,不由自主地弯下腰去。王通古顺手又是一笔戳出,点中刘叔泳右臂弯“曲泽”穴。刘叔泳钢刀也把持不住,跌在地上。
作者闲话: